暑氣漸退,秋風襲來,經歷了一個「苦夏」後,似乎大家的食欲也都好了起來,不少人已開啟了「貼秋膘」的模式。在很多地區,入秋後有「貼秋膘」的習俗,老百姓會以「吃肉」的形式,把夏天身上掉的「膘」重新補回來,即「以肉貼膘」,稱之「貼秋膘」。
今年秋天的第一周,持續陰雨天氣,氣溫才20多度,非常涼爽,家人的胃口也逐漸變好了,想吃點好的。立秋有「貼秋膘」的習慣,秋膘怎麼貼?肯定得吃肉呀。
相傳貼秋膘的習俗來自於清代,農民吃了肉、貼了膘才有力氣幹農活,另一方面,只有在秋季儲備好能量,才能抵禦冬季的嚴寒,這也是古人深諳生活的不易,才創造機會讓自己放肆的去吃喝,於是就有了入秋時「貼秋膘」這一神秘的儀式。
而且過了秋天就是冬天了,提前給身體儲備一些脂肪,冬天才不怕冷。
肉類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,是貼秋膘的好食材,而且做法也多,所以貼秋膘時都選擇吃肉。很多人喜歡吃五花肉,做成紅燒肉入口即化,一個人就能吃一盤。
不過,五花肉太過油膩,吃多了並不好,應該多吃些大骨頭,不比五花肉差,而且價格還便宜。為什麼秋天要吃大骨頭?大骨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、鈣質、磷脂等,對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幫助。四季中孩子的生長速度,秋季排第二,所以想讓孩子長個快,秋天多補鈣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