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國內的房價始終給人的印象是「只漲不跌」。全國平均房價從1998年的2000元/平米,上漲到2021年上半年的1.
1萬元/平米,漲幅達到了5.5倍。同時,像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從之前的3000元/平米,漲到了6.5萬/平米,漲幅超過了20倍以上。炒房人的回報率要遠遠高于投資實業,而且還是穩賺不賠。
不過,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,國內的房價就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調整,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是越來越多。截止今年8月份,我國前100個重要城市新建商品房價還在上漲的城市只有29個,另有2個城市和上個月持平,有69個城市房價出現下跌。二手房數據更不樂觀,前100個城市中只有23個城市價格還在上漲,3個城市和上個月持平,74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下跌。
面對當前全國房價的走勢,不少開發商都在降價促銷,希望能把手中的商品房快速變現。而各地的二手房掛牌量卻在快速上升。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,二手房掛牌量突破10萬套的城市已經有13個了,其中包含了重慶、武漢、青島、成都、蘇州、杭州、廣州、沈陽、哈爾濱、鄭州、濟南等重點城市。
對此,有專家指出,到2025年,有四類房子或成「燙手山芋」,已有懂行人在「悄悄」套現。第一類,高層住宅很難出售。高層住宅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幾個:①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多,通常在20-30%,有的甚至還占到40%,這意味著,高層住宅居民不僅要多付更多的購房款,還要每月承擔更多公攤面積上的物業費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