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2022年開始,國內房地產市場呈現明顯調整的趨勢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2年1-6月份,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,新房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數量分別達到20個、24個、29個、34個以及49個;二手房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數量分別達到了30個、39個、47個、56個、57個以及58個。
可以看得出來,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市場,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在逐步擴大。
對此,各地紛紛放松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,比如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,放松限購政策等。同時,國內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,看多者認為,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只是暫時的,在調整之后,房價還會出現報復性反彈,所以今明兩年還是要抓緊買房。而看空者則認為,房地產已經進入到調整周期,國內房價未來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之中,今明兩年還是不要買房,再等等看。
那麼,今明兩年究竟是該抓緊買房,還是再等等看?央媒經濟日報在7月6日發表一篇《買不買房還需要看清大勢》的文章:理性的購房思路是,既要順勢而為,更應考慮實際需要,如果確屬剛需或者有改善的需求的,且手頭資金足夠支付首付款,月收入也能滿意銀行貸款的需求,也是可以考慮購房的。
但應該盡量避免超出自己經濟實力范圍的購房行為,以及投機購房。
顯然,從經濟日報的文章可以看出來,決策層是鼓勵剛需和改善需求購房,但并不支持超出自己經濟能力范圍和投機購房需求。那麼,為什麼奉勸投機購房需求今明兩年不要買房呢?有以下幾個原因: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