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兩年,有一種觀點特別盛行,且有很強的傳播性,那就是「二三十年后,城市中的很多二三十層的高層住宅將淪為‘貧民窟’」。
筆者查閱資料發現,最先拋出這個觀點的是東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。2018年8月份,在一場公開演講中,周直言不諱指出,幾十層的高層住宅沒有升值潛力,未來將成為「空中貧民窟」。
無獨有偶,2018年底,北大教授朱國鐘也發表了類似觀點,「不久的將來,我國大城市很多高層住宅,會面臨玻璃老化、電梯故障、設施陳舊、維修困難等一系列難題,無論是再改造還是拆遷的成本都相當大,將會變成永久貧民窟」。
此觀點一出,便對數以萬計的國人「買房買高」的原有購房理念造成了劇烈沖擊。很多人開始思考高層住宅的缺陷,并審時度勢地改變自己的購房思維。直白點說就是,越來越多的人在買房時開始有意避開高樓層,繼而選擇較低或者較中間的樓層。
尤其是2020年4月,住建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》,宣布未來將對各大城市新建高樓進行「限高」,明確未來縣城將以多層住宅為主。
這等于直接承認了高層住宅的弊端。這麼顯而易見的「明示」,億萬國人更不可能視而不見。事實上,我們也看到了,最近兩年,網絡上有關高層住宅弊端的討論一浪蓋過一浪,歸根結底是大家潛意識里開始對高層住宅心生成見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