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脹,全稱「通貨膨脹」,什麼是通脹呢?
指的是一國的貨幣量超過了有效經濟總量,造成貨幣貶值,一般而言,通脹發生后,商品價格上漲不可逆,且帶有普遍性和持續性。
但是,由于目前世界經濟本身就是一個整體,相互影響,即便一個國家的貨幣量超發不多,也可能因為其他大國貨幣泛濫而對自己產生輸入性通脹。所以,從某種意義上會說,當下的通脹,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。
不過,對老百姓而言,有效抗通脹的手段并不多,細數一下近20年來的抗通脹品,估計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。就拿國人喜歡買的大宗商品如車子和房子為例:
車子不用多說了,在1996年時,一輛桑塔納2000的參考售價就接近20萬元,但現在買一輛新的才幾萬元,如果當時買車抗通脹的話,結果可想而知。但房子就不一樣了,2000年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就在2000元/平米左右,而現在呢,已經過萬元/平米,增長了5倍有余,如果按照3成首付(約3倍杠桿),20年間差不多增加了15倍,也就是說,假如當時你用買20萬桑塔納的錢買了房子,現在市值就是300W。
那麼,房子跑贏通脹了麼?
從貨幣供應M2數據可知,2000年M2為13.5萬億,2020年為198.6萬億,后者是前者的14.7倍,房價增幅與M2增幅基本一致,從這個角度看,房子至少是不輸通脹的。但問題也隨之而來,不少專家學者表示擔心,過去的房子之所以能抗通脹,主要是我們的城市化率比較低,20年時間,從30%增長到60%,產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,但誰都知道,繼續再往上的空間不大,即使如發達國家,目前也只有80%多,但人家花了上百年時間,毫無疑問,越往后面,進城的人會越來越少,對應的住房市場剛性需求銳減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