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記得小時候零食特別匱乏,平常吃得最多的零食就是路邊的野果和家里種的黃豆、蠶豆,所以小時候,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樣,特別期盼大型節日的到來,因為在此時,才能吃到平時沒有的食物,比如每年的農歷初五端午節,就是我們最期盼的時候,因為此時家家戶戶都會去河邊摘蘆葦葉包粽子,而將粽子煮熟后,輕輕的剝開青綠色的粽葉,一股粽香味撲鼻而來,吃上一口,真的是又軟又糯又香,好吃極了。
而隨著生活條件越好,現在也衍生出「紅燒肉、咸蛋黃、紅豆沙、蜜棗、葡萄」等等粽子,而萬變不離其宗,包粽子時,一定少不了糯米。而現在我們買的各種各樣的粽子時,吃著都沒有小時候那麼香,后來我就問了一下爺爺,才發現,包粽子時,糯米不能只用清水泡!多加1味,粽子又軟又糯又香又好吃,后來我自己按照爺爺的方法嘗試做一下,真的和我小時候吃的味道是一模一樣的。
【泡糯米的方法】:泡糯米時,需要在糯米中加少許的食用堿(以前沒有食用堿,都是用草木灰,現在不少人認為草木灰臟,就會食用堿代替了),因為糯米遇到堿性物質,不僅可以使糯米變得更軟更糯更香,而且粽子在煮的過程中,粽葉產生的酸性物質進入到糯米中,從而影響粽子的口感,而糯米用食用堿泡過后,可以中和酸性物質,從而使粽子吃著沒有異味,所以大家泡糯米時,一定不要加少許食用堿,一般1斤糯米對于2克食用堿即可,如果食用堿加的過多,糯米會發黃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