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蝦皮時,不要糾結「白皮黃皮」,記住這3點就好
小龍蝦是夏季夜宵攤的常客,尤其在湖南,每年吃掉的麻辣小龍蝦數量就非常可觀,其實不只是小龍蝦,連小蝦米都深受食客歡迎,在很多地方為了能將小蝦米能更長久的儲存,不少人都采用了曬干的方式,以這種曬干形式出現的小蝦米被叫做「蝦皮」。
「蝦皮」并不是指小蝦米的皮,而是一種干制品,將小蝦米曬干之后它就變得相當干癟,是看起來皮薄肉少,表面干燥,看起來就像是只有一層皮一樣。蝦米的營養含量極高,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,還有蝦中獨有的蝦青素,它可是被稱為「超級維E」的物質。
但是在超市中,一般的蝦米都有白皮和黃皮區別,雖然兩者都是蝦皮,但是差別還是很大的,從外形上分別就能分別,白蝦皮大多下蝦青素比較少,所以會呈現一種透明狀,而黃蝦皮相對而言蝦青素夠多,在顏色上就會呈現一種淺黃色。
在營養價值這方面,其實兩者差不了太多,所以去超市買蝦皮的時候,不要太過糾結顏色,而是要看下面這幾種。
第一:看外形狀態
看實物第一眼當然是外表形態,一般來說蝦皮都是稍微偏向透明的,顏色為淡黃色的較好,但是也會太黃或太白的,太黃的蝦米就代表已經在變質了,而且抓在手里會有一股氨水的味道,就說明存放時間過長。太白的蝦米一定不能買,抓在手里有濕潤度,但它很有可能熏制過,或者是被甲醛泡過,如果人吃下去真的沒事嗎?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