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部分地區,人們的主食都是米飯,而制作米飯的食材就是大米。夏商周時代,小米是古人最重要的糧食,到了漢代,北方人用小麥取代了小米;進入隋唐后,南方人的小米被大米所取代,小米徹底淪為雜糧。
其實,大米的歷史比小米更加悠久,7000多年前長江中下游的原始居民就完全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,并以稻米作為主要糧食。
和小米相比,大米的口感柔軟細膩,米香味濃郁,這也是人們愛吃米飯的主要原因。
我作為南方人,一日三餐少不了大米,家里的孩子特別愛吃米飯,白米飯都能吃一碗,是個合格的「干飯人」。有一次家里的大米吃完了,趕上超市的大米做活動,重新買了一袋,結果小家伙不愛吃了,說沒有之前的大米好吃。
我就很納悶,不都是大米嗎,有啥不一樣的?請教了廚師長大伯才知道,原來大米有很多種,它們真的不一樣,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說。
大米的「糯性」和「非糯性」
糯性可以理解為黏性,糯性大米最常見的就是糯米,黏性非常高,顏色乳白,質地堅硬。非糯性大米就是我們常見的普通大米,而普通大米根據形狀又分為「長粒米」、「圓粒米」,它們有啥區別呢?
國內對大米的分類有3種,即秈米、粳米、糯米。
1、秈米
秈米是用秈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,米粒呈細長型,最長的超過7毫米,所以也叫長粒米。秈米質地較脆,油性大黏性小,顏色大多呈白色透明,出飯率比較高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