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老一輩說,入夏正是「養骨期」,這個時候可以多喝一些湯品來滋補身體,而在眾多湯品中,骨頭湯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。中國的飲食講究以形補形,這個時候多喝些大骨湯對身體是很有益處的。記得小時候喝奶奶熬的大骨湯,湯色奶白味道鮮香,但自己做出來總是差點意思,不是顏色不對就是味道不對,小小在請教了奶奶之后,才發現原來熬煮骨湯有這麼多的講究,其中的「3要3不要」就是熬煮骨湯的關鍵,下面小小就跟大家分享下,學會后你也能熬出湯色奶白的大骨湯!
既然是做骨湯,第一步食材的選擇就很關鍵。骨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是喝湯型,這個時候就要選擇有骨髓的骨頭,其中推薦筒骨和龍骨;另一種是吃肉型,這個時候可以選擇無骨髓的肋排或小排。如果想要熬出湯色奶白的骨湯,這里首推筒骨,古人常說「食髓知味「,筒骨中含有的骨髓最多,而骨髓中又含有骨膠原,滋補很給力,所以用它燉出來的骨湯營養更高,味道更好。
要想燉出來的湯品鮮美無腥味,就要提前冷水下鍋焯燙。將筒骨一分為四半,清洗干凈后冷水下鍋,加入少許姜片大火燉煮,水開后轉小火煮兩三分鐘,期間會有浮沫漂浮在水面,用湯勺把浮沫撇干凈,這里的浮沫并不是營養物質,大多是含有血水和雜質的嘌呤物,也是骨湯中腥味的主要來源,所以要撇干凈才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